在沈陽工業博物館的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展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精準焊接的火花與屏幕上實時跳動的碳排放數據交相輝映,中國聯通的巡檢機械臂與新松“松羿”機器人的協同作業,勾勒出“人工智能+工業”的生動圖景。這場以“數啟新章智造新質”為主題的盛會,不僅展示了工業互聯網從概念落地到價值深耕的進階之路,更揭示出在AI深度賦能下,中國制造業重構生產邏輯、競速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脈絡。

作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關鍵紐帶,工業互聯網平臺正成為承載這一變革的核心載體,而以工業富聯、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萬連科技等為代表的企業,則為這場產業革命提供著不可或缺的底部支撐。
工業互聯網平臺:新質生產力的數字神經中樞
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操作系統”。在鞍鋼集團的智能車間里,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AI模型正實時優化鋼水處理工藝,使生產成本降低15%的同時減少21%的廢水排放;大楊集團的“智能懸掛式高速分揀系統”通過平臺實現CAD數據與3D投影切割的無縫協同,用料成本節省達10%-30%。這些案例印證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價值——通過匯聚設備、數據、算法等關鍵要素,構建起“數據驅動生產、智能優化決策”的新型工業范式。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呈現爆發式增長。《“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構建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動我國工業PaaS平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在2025年突破200億元。更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這些實體工廠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全域互聯,形成了每秒TB級數據流動的數字孿生體,為六大典型應用模式提供了堅實載體。
平臺化發展的核心在于技術融合與生態構建。浪潮云洲等頭部平臺企業通過整合“IPv6+智能云網”技術,實現工廠內外網的靈活組網與快速部署,使設備連接響應速度提升3倍以上。這種技術突破催生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等創新模式,更推動工業互聯網從單一設備聯網向全價值鏈重構演進。正如大家所共識,工業互聯網平臺已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基礎設施,其價值創造能力直接決定著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深度。
六大應用模式:重構制造業價值創造體系
平臺化設計正在顛覆傳統研發范式。科德數控基于國產化AI平臺,實現DeepSeek-R132B推理模型本地運行,通過匯聚全球工藝參數與算法模型,將航空航天零件的加工節拍縮短20%,刀具損耗降低15%。這種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并行設計模式,打破了時空壁壘,使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研發團隊能實時共享數字模型,將新產品研發周期平均壓縮40%以上,印證了“協同創造價值”的平臺魅力。
智能化制造邁向“人機協同”新階段。在大會展區,搭載沈自所工業具身智能控制系統的機器人,能自主完成高精度焊接、物料分揀等復雜任務,其背后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對設備狀態的實時感知與智能調控。廣州市斯睿特智能科技的“視覺系統+AI智能體”更將質檢效率提升3倍,誤判率降至0.1%以下,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向“機器超越人工”的質變。數據顯示,采用智能化制造模式的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5%,能源消耗降低20%,成為制造業降本增效的核心路徑。

網絡化協同構建產業生態新圖景。基于IPv6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跨企業數據無縫流動,航天智造科技打造的虛擬協同制造云平臺,使北京、河南、廣東等地的配套廠能實時共享設計圖紙與生產進度,將航天產品的供應鏈響應速度提升50%。這種“內網扁平化+外網智能化”的網絡架構,不僅優化了工廠內部數據流動,更通過“智能云網”實現全球工廠的協同生產,使大規模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
個性化定制激活消費端創新能量。大楊集團的智能裁剪生產線生動詮釋了這一模式——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獲取用戶體型數據,3D投影技術按CAD版型實現“一衣一款”精準切割,既保持大規模生產的效率優勢,又滿足個性化需求。這種“用戶深度參與+柔性生產”的模式,正在服裝、家居等行業快速普及,據統計,采用個性化定制的企業訂單轉化率平均提升30%,庫存周轉率提高40%。
服務化延伸重塑制造業盈利模式。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向“制造+服務”轉型,如某工程機械企業基于設備遠程運維系統,實時監測全球5萬臺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過預測性維護將客戶停機損失降低60%,同時使服務收入占比從15%提升至40%。這種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變,不僅提升了客戶粘性,更打開了制造業價值提升的新空間。
數字化管理實現全鏈路效率躍升。國網電力的電碳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碳排放數據實時上傳與分析,使企業能動態優化能源消耗結構;內蒙古一家冶金企業在產業互聯網生態賦能下,打通采購、生產、物流全鏈條數據,運營成本降低18%。這些案例印證了數字化管理的核心價值——通過數據貫通實現運營優化,使決策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構建起更敏捷、更精準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
萬連科技的協同創新:工業互聯的傳輸鏈構建者
在工業互聯網的龐大生態中,萬連科技正以核心部件創新支撐著數字神經網絡的高效運轉,力求成為工業互聯網生態的推進者。其為自動化生產線定制的高精度連接器,支持每秒10Gbps以上的高速數據傳輸,在智能機器人、質檢設備等關鍵場景實現信號零損耗,確保了企業在進行自動化加工時產品精度的準確。萬連科技憑借這種物理連接的可靠性,成為工業數據實時采集與傳輸的第一道保障,有望智能化制造模式落地的基礎前提。
針對網絡化協同的高帶寬需求,萬連科技線纜與連接器產品將在未來與IPv6+技術深度協同,開發差分對設計連接器(信號傳輸速率達56Gbps),串擾控制在-30dB以下,完以適配工廠內外網的大數據傳輸需求。在鞍鋼集團的智能車間,正是依靠這類核心部件支撐著設備狀態、工藝參數等數據的毫秒級同步,使AI優化模型能實時調整生產參數,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未來,萬連科技將沿著“更高速度、更低延遲、更智能互聯”的方向持續創新。隨著工業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的普及,單機設備的數據吞吐量將增長10倍以上,這要求連接器傳輸速率向100Gbps級別突破。萬連科技可依托在工控領域的技術積累,開發更多的適配工業環境的耐溫、抗干擾連接器產品,滿足極端工況下的穩定連接需求。同時萬連將繼續探索“連接器+傳感器”的集成創新,使物理連接部件兼具數據感知功能,成為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神經。
從沈陽工業博物館的展覽現場到遍布全國的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正以不可逆轉之勢重塑制造業的未來。在這個由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等模式構成的新生態中,萬連科技等核心部件企業雖不直接面向終端用戶,卻以每一次精準連接、每一組穩定傳輸,支撐著工業數字化的宏大敘事。當5G、AI、數字孿生等技術持續滲透,工業互聯網的神經網絡將更加發達,而那些默默耕耘的連接技術創新者,終將成為這場產業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構建者,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